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

關於抱怨的方法

最近看了很多網路取暖討拍人,這份統計資料(?)讓我得出了一個結論。
關於無意義的博取同情跟普通的抒發心情說明近況有什麼不一樣。




同樣遇到問題想要表達,先從一般人可能會有的反應說起。

例:我錢包掉了。
例:我的○○壞了,有朋友比較懂哪裡修理比較好嗎?

那麼所謂的廉價討拍人可能又會有怎麼樣的發言呢?

例:我心情好差,崩潰了。
例:他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,真是太過分了!

沒錯,簡單來說就是這樣。
一般人會具體說出遇到的問題或困難,並可能的話想要尋求建議或協助。而另一方面討拍人為什麼會被我稱為是浪費大家的時間精神、消費周遭的同情心呢?

因為他們從來不說出具體狀況,只會四處潑灑自己的負面情緒。當然這論點跟所謂的保密個人情報之類的無關,因為這些人要的也不是一個實際的解決方法。甚至一開始其實他們就已經決定好了自己想聽些什麼話,即使這不過只會是一些同樣廉價的罐頭訊息式的安慰。

各位如果不是第一次讀過我寫的文章應該都會知道,我最否定的就是這種心態的人。之前我也寫過一篇關於氣度大大怎麼隔空罵人的,現在想想這也是同一種思維,而且有時候還就是同一群人。

講話不說明具體事證和狀況,總之就是單方面的列出一套道德標準,再單方面的認定對方不符合這套標準,最後又高高在上的認為因此對方就比自己低劣。其實說穿了不過就是缺乏分析整個事件流程的理性思維能力,也沒有用能夠簡略將狀況解釋給周遭的人理解的文字論述能力而已。

喔對了,再加上一個自我感覺良好,總之我就是對的,因為我是對的所以我是對的,千錯萬錯不會是大大的錯。

所以結論就是,這種人講的話隨便聽聽就好了。
答案他自己早就有了,整篇文章加油添醋了多少你也不知道,反正也沒寫出具體而言發生了什麼事嘛。

想幫他忙給他建議還真的都沒辦法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